t a  e 

奥迪200简介

奥迪200和奥迪100一样,都是奥迪公司在1968至1994年间生产的中型车。奥迪100的C3在美国市场以奥迪5000的身份销售直到1988年。

奥迪100 (C1, 1968–1976)

1973 Audi 100 Coupe S.jpg 
奥迪100 (C1) Coupé S
出产日期 1968–1976
827.474辆
四门: 796,787
Coupé S: 30.687
装配地 德国卡苏姆和因戈尔施塔特
车身类别 四门轿车
双门跑车
双门轿车
布局 FF布局
平台 大众C1平台
发动机 1.8L I4
1.9L I4
变速箱 四速手动全同步器式变速器
可选自动变速箱
轴距 105.3 in (2675 mm) (coupe)
车长 173.2 in (4399 mm)
车宽 68 in (1727 mm)
车高 55.8 in (1417 mm)
整车重量 2,401 lb (1,089 kg) (coupe)
燃油容量 12.8 imp gal (58 L; 15 US gal)
设计师 Ludwig Kraus

第一辆奥迪100的起源在德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当大众1965年从奔驰手中购得汽车联盟的时候,甲壳虫供不应求,这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的状况似乎刺激了他们。于是这间位于因戈尔施塔特、原本属于奔驰所有并控制的汽车联盟工厂很快被用作甲壳虫的装配线。大众的老板海因里希诺德霍夫(Heinrich Nordhoff)考虑到DKW F102差劲的销售数据,奥迪F103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去证明自己的市场价值,因此他下令不再开发新的车型,包括奥迪本身。然而,大众从奔驰手中收购汽车联盟的时候要求的不止是因戈尔施塔特生产基地,还包括了这个生产基地自奔驰时代遗留下来的员工,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工程师Ludwig Kraus。对于诺德霍夫坚信甲壳虫的需求将永远不会饱和的观点,Kraus不予苟同,也正是他——Kraus,违反了大众总部的指令,秘密开发了奥迪100。当诺德霍夫得知这个计划时,一辆投产原型已经呈现在他眼前了。好在,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信用给这款车开了绿灯。奥迪100在商业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同时它也是奥迪发动机前置水冷车系中的第一辆车。它的出现不仅使大众集团在欧洲和美国市场得到立足并繁荣起来,更使这两个市场的消费者对发动机后置水冷车型失去兴趣。

奥迪100于1968年11月26日正式出现在媒体面前。它的名称最初的涵义是100马力的动力输出,而且它也是1965年大众复兴奥迪品牌以来生产的所有车系中最大的一辆。C1平台产生了几款变种车型:奥迪100双门/四门轿车和奥迪100 Coupe S 跑车。这款跑车拥有时尚的斜背,与上一年同期推出的阿斯顿马丁 DBS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尾部的后排侧百叶窗和后尾灯组的形状。

自1968年11月推出四门轿车之后,奥迪紧接着在1969年10推出了双门轿车、在1970年秋季推出了跑车。这些奥迪100汽车的发动机最初使用的是基本100(80马力,59千瓦)、100 S(1.8升,90马力,66千瓦)和100 LS(1.8升,100马力,74千瓦)的名称,但是Coupe S跑车的动力来源则是一台1.9升115马力(85千瓦)的发动机。从1970年4月起,与100 LS搭配使用的是来自大众的一台三速自动变速箱。

从1972车型年开始,80和90马力的发动机被一台新的1.8升常规汽油发动机所取代,它可以产生85马力(63千瓦)的功率。同时,1.9升100 GL发动机也被推出,但是仅用于Coupe之中。

1971年3月,第50万辆奥迪100下线了,奥迪100已经成为了大众公司史上最成功的车型。

1973年9月,奥迪100进行了一次微改,格栅变得较小,尾灯透镜模式也得到了调整,后扭杆被线圈弹簧所取代。为了配合1975车型年,奥迪将基本100重新命名为100 L,并将其改版为1.6升四缸发动机。

奥迪100与200 (C2, 1976–1984)

C2 91167016 1.jpg 
奥迪100 (C2)
出产日期 1976–1982
988,581
100 4-door: 887,647
Avant: 49,652
200: 51,282
装配地 德国卡苏姆和因戈尔施塔特
南非埃滕哈赫
尼日利亚拉各斯
车身类别 四门轿车
五门掀背
双门轿车
布局 发动机前置
前轮驱动
平台 大众C2平台
发动机 1.6L & 2.0L I4
1.9L & 2.1l I5 非涡轮增压和涡轮增压)
2.0 I5柴油&涡轮增压柴油
变速箱 三速自动
五速手动
轴距 105.39 in (2677 mm)
车长 184.25 in (4680 mm)
车宽 69.61 in (1768 mm)
车高 54.84 in (1393 mm)
整车重量 2,532 lb (1,148 kg)
燃油容量 13.2 imp gal (60 L; 16 US gal)

C2奥迪100在1976年推出,它的造型更清新,搭载的是一台与众不同的五缸发动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五缸汽油发动机,而奔驰1974年曾经在奔驰C111中展示过它们的五缸柴油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最初有100马力(74千瓦),被人们誉为“以四缸的经济提供六缸的动力”,后来升级为136马力(100千瓦)。

跑车停产了,但是一款五门掀背车型-100 Avant以第二代奥迪100一份子的身份在1977年8月亮相于大众眼前。这个车系的支柱车型仍然是师门轿车。双门轿车版本从1977年开始主要供应给德国本土市场,但是现在即使是德国市场也已经很少需求了。

截至1977年9月底,奥迪100成了大众集团第一款量产达到100万辆的车型。第100万辆奥迪100是一辆掀背奥迪100 Avant,这部车并非在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因戈尔施塔特工厂而是在西部的卡苏姆工厂生产。

发动机包括:
1.6L I-4, 85 PS (63 kW; 84 hp), 化油器(1976−1982)
2.0L I-4, 115 PS (85 kW; 113 hp), 化油器(1976−1978)
1.9L I-5, 100 PS (74 kW; 99 hp), 化油器(1980−1982)
2.1L I-5, 115 PS (85 kW; 113 hp), 化油器(1978−1982)
2.1L I-5, 136 PS (100 kW; 134 hp),燃油直喷(1976−1982) (100 and 200)
2.1L I-5, 170 PS (125 kW; 168 hp), 燃油直喷, 涡轮增压(1979−1982) (200仅有)
2.0L I-5 柴油, 70 PS (51 kW; 69 hp), (1978−1982)

北美市场:
2.1L I-5, 103 hp (77 kW; 104 PS), 燃油直喷(MY 1978−1983)
2.1L I-5, 130 hp (97 kW; 132 PS), 燃油直喷, 涡轮增压(MY 1980−1983)
2.0L I-5 Diesel, 67 hp (50 kW; 68 PS) (MY 1980−1983)
2.0L I-5 涡轮增压柴油机,样板:转换/hp PS (MY 1983)
奥迪一共生产了大约有850.000辆奥迪100/200 C2,其中有133.512在美国销售。

右座驾驶奥迪200 5E与5T(43型)
  右座驾驶奥迪200 5E与5T在1979年被引进英国,只有500辆进口。5T(170马力)实质上是高规格涡轮版的5E(136马力燃油喷射),但相比之下,5T具有更多选择性配备。作为吸引英国买家的筹码,英国版的5T加装了开放式方形灯、电动后视镜、天窗、巡航控制仪和加热座椅。所有的43型200都配备了自动变速箱,但是买家也可以预订五速手动变速箱。

奥迪100,200与5000 (C3, 1982–1991)

Audi 100 III silver vl.jpg 
奥迪100 (C3)
出产日期 1982–1991
装配地 德国卡苏姆
中国长春
南非埃滕哈赫
车身类别 四门轿车
Avant五门旅行车
布局 发动机前置
前轮驱动/ 全时四轮驱动
平台 大众C3平台
发动机 1.8L I4
1.9L I5
2.0L I5
2.1L I5
2.2L I5
2.3L I5
2.0L I5柴油机
2.0L I5 涡轮增压柴油机
2.4L I5 柴油机
2.5L I5 直喷式增压柴油机
变速箱 三速/四速自动
五速手动
四速手动
轴距 105.6 in (2682 mm)
(1988–1990 FWD & 200)
105.9 in (2690 mm)
(1988–1990 AWD & Wagons)
105.8 in (2687 mm) (Pre-1988)
车长 188.7 in (4793 mm) (RoW)
192.7 in (4895 mm) (USA)
车宽 71.4 in (1814 mm)
车高 55.9 in (1420 mm)
55.7 in (1415 mm) (S)
燃油容量 21.1 US gallons (79.9 L; 17.6 imp gal)

险胜福特Sierra成为欧洲年度车型的1983奥迪100有一个很明显的空气动力学外观,其流畅的车身使整车阻力系数仅为0.30。空气动力效率的增加可以带来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全球的消费者都意识到了这一事实。上个世纪80年代,奥迪把空气动力作为营销工具,将其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而C3的出现,也标志着奥迪从此跃大步摆脱了C2四四方方的车身造型。而C3中用到的科技比如普罗康-10安全系统也让奥迪大出风头。

奥迪100身上所体现的平滑时尚外观其实并非100首创,1967年的NSU Ro 80已经有了雏形,1974年的雪铁龙 CX让这一外观设计成为了流行趋势。奥迪反过来影响了1986年的福特Taurus。这种圆滑的造型到90年代的时候已经成了规范,它也带动了嵌入式轮罩、黑色厚侧门、和黑色车窗成为流行趋势。奥迪C3创新的嵌入式车窗也是减少空气阻力的关键所在,现在已经成了所有汽车制造商的一致选择。

双门车型已经不再生产了,在100基础上打造的奥迪100 Avant作为奥迪在旅行车领域的首度尝试被重新推出。200作为奥迪进军高端市场的主导品牌还在继续生产,它搭载的几款发动机分别可以产生165马力、200马力甚至220马力的动力输出。100搭载的则是2.5升直列五缸燃油直喷式涡轮增压柴油机(TDI),可以产生120马力的功率。奥迪100是第一辆使用取得了巨大成功、现在已经无处不在的TDI标签的汽车,它改变了世界各地对柴油发动机的看法。

在美国,5000这个名字在一次“意外加速”事件之后就被弃用了,这个事件在美国消费者之间引起了很负面的影响,1986年11月CBS的新闻60分钟将其报导出来之后情况更是恶化。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大多数情况下的意外加速,包括新闻60分钟报导出来的,都是由驾驶者自身的失误例如对踏板不熟悉等原因所引起的。这件事带来的遗产是引进了许多换挡图标和刹车互锁机制来防止意外加速事件的再生。然而,由于其在美国的声誉已经造成损害,奥迪5000在1989车型年根据发动机配置再次变回100或是200。奥迪在美国的销量也不可能再达到15年来的相同水平。

发动机的范围如下:
  奥迪100:
1.8L I-4, 75 PS (55 kW; 74 hp), 化油器(1982−1987)
1.8L I-4, 90 PS (66 kW; 89 hp), 化油器, 后来改燃油直喷/加催化剂(1983−1990)
1.9L I-5, 100 PS (74 kW; 99 hp), 化油器(1982−1984)
2.0L I-5, 115 PS (85 kW; 113 hp), 燃油直喷,后来改用催化剂(1984−1990)
2.1L I-5, 136 PS (100 kW; 134 hp), 燃油直喷(1982−1984)
2.2L I-5, 138 PS (101 kW; 136 hp), 燃油直喷(1984−1990)
2.2L I-5, 115 PS (85 kW; 113 hp), 燃油直喷, catalyst (1984−1987)
2.3L I-5, 136 PS (100 kW; 134 hp), 燃油直喷(1986−1990)
2.2L I-5, 165 PS (121 kW; 163 hp), 燃油直喷, turbo (1986−1990)
2.0L I-5 Diesel, 70 PS (51 kW; 69 hp) (1982−1989)
2.0L I-5 Turbodiesel, 87 PS (64 kW; 86 hp) (1983−1988)
2.0L I-5 Turbodiesel, 100 PS (74 kW; 99 hp) (1988−1989)
2.4L I-5 Diesel, 82 PS (60 kW; 81 hp) (1989−1990)
2.5L I-5 TDI, 120 PS (88 kW; 118 hp) (1990)

奥迪200:
2.1L I-5, 136 PS (100 kW; 134 hp),燃油直喷(1983−1984)
2.2L I-5, 138 PS (101 kW; 136 hp), 燃油直喷(1984−1985)
2.1L I-5, 141 PS (104 kW; 139 hp), 燃油直喷,涡轮增压,催化剂(1984−1985)
2.2L I-5, 165 PS (121 kW; 163 hp), 燃油直喷,涡轮增压,催化剂(1985−1991)
2.1L I-5, 182 PS (134 kW; 180 hp), 燃油直喷, 涡轮增压(1983−1987)
2.2L I-5, 200 PS (147 kW; 197 hp), 燃油直喷,涡轮增压(1988−1990); 190 PS (140 kW; 190 hp)配合自动变速箱
2.2L I-5, 220 PS (162 kW; 217 hp), 20气门  涡轮增压 专供200 Quattro 20V (1989−1991)

奥迪100 (C4, 1991–1994)

Audi 100 (C4) (North America)
出产日期 1991–1994
装配地 德国卡苏姆
车身类别 四门轿车
五门Avant (旅行车)
布局 发动机前置
前轮驱动/ 全时四轮驱动
平台 大众C4 平台
发动机 汽油:
2.0L I4 74 kW (99 hp) SPI
2.0L I4 85 kW (114 hp) MPI
2.0L I4 103 kW (138 hp) 16 valve
2.3L I5 98 kW (131 hp)
2.6L V6 110 kW (148 hp)
2.8L V6 128 kW (172 hp)
柴油:
2.4L I5 60 kW (80 hp)
2.5L I5 85 kW (114 hp) TDI
2.5L I5 103 kW (138 hp) TDI
变速箱 四速自动
五速手动
六速手动
轴距 105.8 in (2687 mm) (FWD)
106 in (2692 mm) (4WD)
车长 192.6 in (4892 mm)
车宽 70 in (1778 mm)
车高 56.3 in (1430 mm)
56.6 in (1438 mm) (FWD saloon)
57 in (1448 mm) (FWD saloon)
燃油容量 80 L (17.6 imp gal; 21.1 US gal)

C3在经过大量的修改之后改版为C4,它于1991年推出。C3平台生产的奥迪V8作为一个单独的产品线进行销售。C4主要改变体现在2.8升90°单顶置凸轮轴12v V6发动机上,后来又加入了2.6升60°的变种发动机。而全时四轮驱动则是C4的选择性配备。奥迪100 Quattro搭配的是一台ZF四速自动变速箱。

为了配合1995车型年,奥迪停用了奥迪100的名称,改命名为A6。此外,现有的100衍生出来的奥迪S4改命名为S6。S4的名字后来在高性能的奥迪A4中重新启用。奥迪V8最后在1994年被奥迪A8所取代。以C4为基础的A6直到1997年初才正式停产,它被全新的A6说取代。

车型编码

除了C平台的编码外,奥迪还给不同的车型分配了各自的编码:
  F104: C1; Audi 100 (1968–1976)
  Type 43: C2; Audi 100 (1976–1982); Audi 200 (1979–1982)
  Type 44: C3; Audi 100 (1983–1991); Audi 200 (1983–1992)
  Type 4A: C4; Audi 100 (1991–1994); Audi S4 (1992–1994); Audi A6 (1995–1997); Audi S6 (1995–1997)

中国产品

上个世纪90年代,C3平台生产的奥迪100多年来也在长春一汽生产。由于大部分产品都是公务用车,所有中国制造的奥迪100都是前轮驱动轿车,搭载2.0升四缸或2.3升五缸发动机。

1990年,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团通过一项决议,限制汽车进口及政府公务车的发动机排量。此外,决议还规定,党和政府必须使用自主研发的汽车。作为90年代早期中国制造的最高级最先进汽车,一汽奥迪100和200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占据了中国高档商务用车市场的头把交椅,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C3被1999年推出的奥迪A6所淘汰。

根据一汽和大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达成的协议,大众采用了一汽关于合并C3平台与不久前推出的用于新一代红旗中的克莱斯勒发动机的建议。融合了C3科技的红旗CA7200系列在90年代中期被推出,那时大多数C3奥迪100的配件可以在中国本土生产。CA7200最初搭载的是克莱斯勒2.0升或2.2升四缸488发动机,后来在20世纪初被全新的日产VQ20发动机所取代。

有一小批C3 200(使用1.8T或2.6 V6发动机)和一些早期的C4 100(主要是欧洲风格,但尾灯是美国风格)也在长春装配。

奥迪Duo

在1990年3月举行的日内瓦车展中,奥迪展示了它第一迭代的奥迪Duo(或称为奥迪100 Avant Duo)试验车。这是一辆在奥迪100 Avant Quattro基础上打造的插入并联式混合动力车,它拥有12.6制动马力的西门子后轮驱动电动发电机,一个安装在行李箱的镍镉电池给这部发电机提供电力。这部车的前轮由2.3升五缸发动机驱动,功率输出高达136马力(100千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部在乡间行驶可以使用燃油发动机,在城市行驶可以使用电力模式的汽车,行驶的模式可以由驾驶者自主选择。据说,这款车只生产了10辆,它有一个缺点就是,由于多出了电力驱动器的重量,单独使用发动机的时候它的性能比不上搭载同款发动机的奥迪100。

1991年底,奥迪推出了第二代Duo,同样还是以奥迪100 Avant Quattro为基础。第二代Duo也采用了电动马达,可以产生28.6马力(21千瓦)的功率,后轮驱动。然而,这一次后轮驱动系统另加了一个托森差速器。

按品牌拼音首字母查找:

        尺寸/参数

        标注 名称 尺寸范围 单位
            

        联系客服

        客服电话:020-36390347